1. 0
  2. 1
  3. 2
首页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详细内容
 
招生信息 >> 正文
体育系提醒广大考生注意招考信息
日期:2011-06-09 12:00:17  发布人:郝名扬  浏览量:272

        十余年寒窗苦读,两整天奋力拼搏。随着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落下帷幕,高校招生广告扑面而来,向考生和家长们展开了强烈的招生宣传攻势。

  面对铺天盖地的招生广告,县教育局提醒广大家长:切莫轻信招生广告和招生简章,谨防“野鸡大学”,应届的考生及考生家长可及时关注招生信息,选择正规的院校填报志愿。

  高考考场外传单满天飞

  “××大学××学院招生简章”、“××职业培训学院招生简章”、“××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早在高考的那几天,在平阳中学考点外,种类繁多的宣传广告就开始满天飞。

  记者看到,这些招生广告制作精美、种类繁多,不仅有民办院校、职业培训学校,还有高考补习班、艺术学校等,招生信息五花八门,其中以民办院校的居多。

  “低分也能上大学”、“包就业、保底薪、帮创业、终身服务、本科层次,保证学生顺利取得名校本科文凭,毕业后100%就业……”类似的招生“噱头”在广告宣传单上随处可见。记者发现,这些招生广告大多是由我县本地学生发放。在新鳌中学考点外,记者还遇见了一位北京某学院的招生老师,她正在向周围的家长详细介绍该校的情况:“我们学校有很多专业,一定有专业适合你孩子的,你留个联系方式,方便我们联系。”

  高考短短两天半的时间里,各招生学校都铆足了劲,展开发放宣传单的攻势:搬广告单、抢占有利地势……考生们交卷后一走出考场与校门口,等候在考场外的招生人员就蜂拥而至。一时间,考生们手中的招生广告单便已“堆积如山”了。

  在考场外等待考生的家长们也遭到了“围追堵截”,还没有等他们反应过来,手里就被塞上了厚厚一叠招生广告单。

  各方态度冷热不一家长大多心存怀疑

  记者观察发现,面对铺天盖地的招生广告单,考生、家长们态度冷热不一。有些家长接过这些招生广告单后开始仔细研究起来,而有的家长接过广告单大致浏览一下就装进袋子里,还有一部分家长甚至看都不看就将广告单扔进了垃圾桶。

  “说不定这些信息会有用呢。”正在仔细收集、研究招生广告单的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儿子学习成绩平平,她要提前给儿子收集有关招生信息,看能不能找到适合儿子的学校和专业。

  “这个学校在哪里呢?”、“大概要多少分才能考上你们学校?”张女士一边向发放传单的宣传人员咨询,一边和对方交换了联系方式。“不管怎样,还是要想办法让孩子去读个大学,不然这么小的年龄就在家能干什么呢!”张女士如是说。

  与张女士热情的态度有所不同的是,还有一部分家长和考生表示对这些招生广告有怀疑。家长王先生拿着一份广告单说:“既然是好大学为什么要如此费力推销,大肆宣传呢?”许多考生走出考场后,一张招生广告单也没有接。一名考生告诉记者,就算考得不好,自己可以选择复读,但不会相信到处打广告的学校。

  教育局提醒谨防“野鸡大学”

  记者了解到,异地招生办学机构从事招生活动需在我县教育局职成教科进行注册登记。那么,今年这些异地招生办学机构在我县登记情况如何?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致电县教育局职成教科,该科科长方国伟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今年还没有任何一家异地招生办学机构在该科室办理过注册登记。因此,广大学生和家长要擦亮眼睛,多个心眼,学会正确判断这些招生广告和简章上的信息,谨防“野鸡大学”。

  高考结束后,很多办学资质存在问题的院校,会利用考生和家长求学心切的心理,以诱人的低分录取、高就业率等骗取他们的信任。每年都会有一些成绩不理想的考生被忽悠,支付高额学费入学,进了学校才发现上当受骗。

  对此,县教育局教育考试中心陈豫平主任提醒广大考生

        同时,考生和家长应多问多审查,可向教育主管部门或往届生咨询相关学校的办学资质,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实地参观、考察等方式了解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成果。

        在此,黄淮学院体育系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一定要谨慎,不要轻信诱人的宣传广告和招生简章,应深入了解后再作决定,以免受骗。

核发:0 点击数:272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