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1336123612
课程名称:体育史 Sports history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36 讲授学时:36 学分:2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该课程为专业任选课程,通过系统介绍体育的运动形态、体育观念形态和体育组织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三者之间和它们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各个时代和民族体育文化形态的本质、规律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发生的历史过程,把握体育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把握体育发展规律,为更好发展体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考察体育物质形态、体育制度、体育风俗、体育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四者之间和它们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轨迹。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2. 要重视历史资料的收集。只有全面地占有资料,才能真实地了解历史的本来面目和深刻地认识体育演变的规律。
3.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历史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以便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4. 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体育史,要力求做到史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指导体育实践,解决体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5. 自学要与作业、参观、辅导、讨论等形式相结合;教材学习与体育教育工作实践相结合。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史前体育(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体育史课程的有关的基本概念,明确学习目的,懂得学习方法,掌握原始体育的内容与特征等。
(二)教学内容
1.1 体育的起源与史前体育形态
1.1.1 体育起源的动因与条件
1.1.2 不同阶段的史前体育形态
1.2 史前体育的表现与特点
1.2.1 史前体育的表现
1.2.2 史前体育的特点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体育史的基本概念;
2. 学习体育史的意义,体育产生的原因。
难点:1. 体育史概念的正确性理解;
2.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及其掌握的意义。
第二章 外国上古体育(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古代美洲体育、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体育、古代大河流域农耕文明社会体育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内容
2.1 古代两河流域与古代埃及体育
2.1.1 古代两河流域体育
2.1.2 古代埃及体育
2.2 古代印度体育
2.2.1 种姓制度与古印度体育
2.2.2 瑜伽术
2.2.3 舞蹈
2.2.4 刹帝利与军事体育活动
2.2.5 吠舍的娱乐体育活动
2.3 古希腊体育
2.3.1 古希腊的体育教育
2.3.2 古希腊奥运会
2.3.3 古希腊体育的文化遗产
2.4 古罗马体育
2.4.1 古罗马的体育教育
2.4.2 罗马人日常生活中的体育
2.4.3 昆体良和盖伦的体育思想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不同特色的区域体育文化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
难点: 不同特色的区域体育文化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产生的原因
第三章 外国中古体育(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尤其对古代教育、军事、娱乐、养生与体育的关系等内容进行分析,掌握体育发展的脉络等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
3.1 欧洲中世纪体育
3.1.1 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体育的影响
3.1.2 骑士体育
3.1.3 欧洲中世纪的民众体育
3.2 古阿拉伯体育
3.2.1 阿拉伯人日常生活中的体育
3.2.2 阿拉伯的体育教育
3.2.3 阿拉伯的医学健康活动
3.3 其他地区的古代体育
3.3.1 古代美洲体育
3.3.2 古代中亚草原各族的体育
3.3.3 古代日本体育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诸子百家体育思想的作用、意义、价值及其影响,和传统养生理论的发展与影响;
2.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难点: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养生思想。
2.人类追求健康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 近代体育的产生与实践(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了解近代体育的萌芽与形成,及近代体育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掌握近代体育发展的脉络等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
4.1 近代欧洲体育的萌芽
4.1.1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体育思想的产生
4.1.2 宗教改革与近代欧洲体育价值观的形成
4.1.3 “近代学校体育之父”夸美纽斯
4.1.4 启蒙运动与近代体育教育的初兴
4.2 近代体育在欧洲的初步形成
4.2.1 德国的学校体育与体操体系
4.2.2 裴斯塔洛奇的“劳动体操”与维特的《体育百科全书》
4.2.3 瑞典体操和其他国家的体操
4.2.4 英国的“绅士教育”与户外竞技运动
4.3 近代体育的逐步成熟和在世界上的初期传播
4.3.1 阿诺德的教育改革及其重要意义
4.3.2 近代体育手段的规范和推行
4.3.3 业余原则的产生
4.3.4 体育科学和思想理论的初步探索
4.3.5 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与体育师资培养
4.3.6 社会主义的体育观与工人体育的兴起
4.3.7 近代体育的早期传播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近代体育在欧洲的形成与发展
难点:本时期体育演变的正确分析
第五章 近代体育的演进与发展(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了解近代体育的演进与发展历史,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掌握近代体育发展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
5.1 近代体育科学的产生与体育思想的演变
5.1.1 近代体育科学的产生
5.1.2 近代体育思想的演变
5.2 近代竞技运动的传播与发展
5.2.1 近代竞技运动在欧洲的传播
5.2.2 “业余原则”的确立
5.2.3 国际体育组织的产生
5.2.4 20世纪上半叶竞技运动发展的成就
5.2.5 职业运动的兴起
5.2.6 竞技运动的国际化传播
5.3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5.3.1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
5.3.2 第一届奥运会的举行
5.3.3 20世纪上半叶奥林匹克运动的探索与发展
5.4 苏联社会主义体育模式的形成
5.4.1 苏联社会主义体育的初期实践
5.4.2 建立社会主义的体育体制
5.4.3 学校体育教学法的制定与劳卫制的推广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20世纪上半叶竞技运动发展的成就及其国际化传播
难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第六章 现代体育的形成与确立(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掌握文艺复兴运动对现代体育产生的影响,分析体育教育化的主要特征,基本掌握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
(二)教学内容
6.1 “冷战”对世界体育发展的影响
6.1.1 二战后苏联与各社会主义国家的体育
6.1.2 欧美西方国家的体育发展模式
6.2 现代职业运动的发展与演变
6.2.1 二战后职业体育发展的特点
6.2.2 欧洲与南美职业足球的发展与演变
6.2.3 其他职业体育项目
6.3 现代体育科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6.3.1 现代体育科学化的动力与背景
6.3.2 体育人文社会学体系和体育管理营销学体系的形成
6.3.3 体育科研机构的建立和学术活动的开展
6.4 现代国际体育组织与大型国际体育赛事
6.4.1 国际体育组织的变化
6.4.2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
6.5 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发展
6.5.1 学校体育的发展
6.5.2 大众体育的发展
6.5.3 大众体育的国际性组织及其交流与合作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现代国际体育组织与大型国际体育赛事
难点:“冷战”对世界体育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 现代体育的演变与发展(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各国政府加强对竞技体育的支持与投入,掌握盐湖城丑闻与国际奥委会改革发展。
(二)教学内容
7.1 后冷战时代世界体育运动的演变
7.1.1 苏联解体对世界体育格局的影响
7.1.2 各国政府加强对竞技体育的支持与投入
7.1.3 维护体育人权成为国际大众体育发展的关注中心
7.1.4 盐湖城丑闻与国际奥委会改革
7.2 高科技对世界体育发展的影响和国际反兴奋剂合作
7.2.1 高新技术与体育科技的发展
7.2.2 国际体坛加强反兴奋剂领域的合作
7.3 世界体育产业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7.3.1 体育产业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7.3.2 国际球员转会市场的兴盛与“博斯曼法”的制定
7.3.3 跨国性体育传媒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各国政府加强对竞技体育的支持与投入,盐湖城丑闻与国际奥委会改革
难点:文艺复兴运动之后西方现代体育形成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
第八章 中国古代体育的形成(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理解先秦诸子百家中主要学术流派的体育教育思想及实践特点,掌握中国早期武术活动的特点与发展。
(二)教学内容
8.1 中国史前体育的表现与特点
8.2 中国古代体育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8.2.1 中国古代体育教育体系的形成
8.2.2 中国古代体育教育体系的发展
8.3 中国古代早期竞技运动
8.3.1 射礼的兴盛与衰落
8.3.2 蹴鞠的出现与发展
8.3.3 其他古代竞技运动
8.4 军事体育与早期武术
8.4.1 士兵的基本素质训练
8.4.2 古代军队合成演练中的体育
8.4.3 早期的中国武术
8.5 体育养生思想的形成与早期实践
8.5.1 体育养生思想的形成
8.5.2 体育养生方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8.6 中国早期的体育娱乐活动与表演活动
8.6.1 百戏
8.6.2 围棋
8.6.3 民俗中的体育活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中国古代早期竞技运动项目及其兴盛与衰落
难点:体育养生的发展与演变
第九章 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和演变(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理解先秦诸子百家中主要学术流派的体育教育思想及实践特点,掌握中国早期武术活动的特点与发展。
(二)教学内容
9.1 中国古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和演变
9.1.1 古代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与特点
9.1.2 击鞠的兴盛与流行
9.1.3 蹴鞠的发展与演变
9.1.4 其他较流行的竞技活动
9.2 中国古代体育教育的演变
9.2.1 武举制的建立与发展
9.2.2 武术中的体育实践
9.2.3 书院中的体育教育
9.3 体育养生的发展与演变
9.3.1 隋唐体育养生走向成熟
9.3.2 宋代体育养生的发展与变革
9.3.3 明清体育养生的盛衰
9.4 武术的兴盛与成熟
9.4.1 唐宋民间武技的发展
9.4.2 明清武术体系的形成
9.5 中国古代娱乐体育的发展
9.5.1 围棋
9.5.2 中国象棋
9.5.3 秋千
9.5.4 风筝
9.5.5 登高
9.5.6 冰嬉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中国早期竞技运动项目、体育团体与组织、运动竞赛的传播与发展
难点:中国古代体育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章 西方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掌握西方近代体育传入我国的历史背景和途径,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怀。
(二)教学内容
10.1 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
10.1.1 洋务运动开启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的先声
10.1.2 维新派的近代体育主张
10.1.3 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近代体育的提倡
10.1.4 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对西方近代体育的传播
10.2 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早期实践
10.2.1 新学制的颁布与学校体育的建立
10.2.2 近代体育师资的培养
10.3 西方近代竞技运动在中国的初期传播
10.3.1 早期竞技运动项目的传播与发展
10.3.2 早期的体育团体与组织
10.3.3 早期运动竞赛
10.4 清末的传统体育
10.4.1 清末军队中的传统武艺
10.4.2 近代农民起义和人民反帝斗争促进武术发展
10.4.3 晚清民初武术杰出人物与拳法创新
10.4.4 养生与其他民间传统体育状况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方近代体育传入我国的历史背景和途径和体育先进思想的传播。
难点:西方近代体育传入我国的历史背景的辨证思考
第十一章 中国近代体育的形成与演变(1-3节)(共3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前三节内容,掌握“五四”运动前后对先进体育思想的探索,了解西方近代体育传入我国的历史背景和途径。
(二)教学内容
11.1 民国时期体育思想的演变
11.1.1 “五四”运动前后对先进体育思想的探索
11.1.2 国民党政府时期体育思想的演变与争论
11.2 民国时期的体育管理体制与体育法规
11.2.1 民国时期的体育方针制定
11.2.2 《国民体育法》的制定与立法
11.2.3 民国时期的体育管理机构
11.3 民国时期体育教育体制的演进
11.3.1 民国初年与北洋政府时期的学校体育
11.3.2 国民党统治时期学校体育的演变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前后对先进体育思想的探索
难点:西方近代竞技运动在中国的初期传播
第十一章 中国近代体育的形成与演变(4-6节)(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此三节内容,学习掌握民国时期竞技体育的发展和新民主主义体育的兴起过程。
(二)教学内容
11.4 民国时期竞技体育发展状况
11.4.1 建立体育竞赛组织与制度
11.4.2 民国时期的重要国内赛事
11.4.3 民国时期参加的重要国际赛事
11.5 民国时期传统体育的改造与发展
11.5.1 对传统武术的反思与改造
11.5.2 中央武术馆的建立与主要活动
11.6 新民主主义体育的兴起与实践
11.6.1 早期共产党人的体育主张与实践
11.6.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根据地的体育
11.6.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体育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民国时期对先进体育思想的理解与探索
难点:新民主主义时期体育的兴起过程
第十二章 中国现代体育的建立与曲折发展 (1-3节)(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前三节内容,了解新的国家政策与现代化体育制度的初步确立的历史背景,掌握学校体育发展。
(二)教学内容
12.1 新中国体育方针与管理体制的初步确立
12.1.1 体育方针的确立
12.1.2 体育管理制度的确立
12.2 20世纪50~60年代群众体育的开展
12.2.1 职工体育
12.2.2 农村体育
12.2.3 少数民族体育
12.2.4 军队体育
12.2.5 国防体育
12.3 20世纪50~60年代学校体育的发展
12.3.1 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
12.3.2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形成
12.3.3 学校体育工作的规范
12.3.4 学校体育的曲折发展
12.3.5 体育专业教育的建立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中国体育初步现代化的几个要素
难点:“军国民教育”与军事体育发展对学校体育产生影响的辩证分析
第十二章 中国现代体育的建立与曲折发展 (4-6节)(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形成过程,了解不同时期对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2.4 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形成
12.4.1 体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12.4.2 训练体制的形成
12.4.3 建立国内竞赛体制和举办全国运动会
12.5 20世纪50~60年代体育对外交往与重要国际比赛
12.5.1 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体育交往
12.5.2 参加第15届奥运会和其他重要国际比赛
12.5.3 中国与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
12.6 “文革”对体育的严重破坏及其拨乱反正
12.6.1 学校体育的破坏和扭曲
12.6.2 “文革”中的群众体育
12.6.3 “文革”中的竞技体育
12.6.4 “乒乓外交”与我国体育对外交往逐渐恢复
12.6.5 体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12.6.6 中国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中国竞技体育 “举国体制”的形成
难点:不同时期对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第十三章 中国现代体育的改革与发展(1-3节)(共3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前三节内容,学习掌握中国体育管理、训练体制的确立与形成历史背景。
(二)教学内容
13.1 体育改革的启动与深化
13.1.1 “奥运战略”的确立拉开体育改革帷幕
13.1.2 体育改革思路的确立和全面推开
13.1.3 20世纪90年代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13.2 在国际重大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
13.2.1 竞技体育崭露头角
13.2.2 在奥运会赛场上取得辉煌成就
13.2.3 参加亚运会和其他大型运动会
13.2.4 北京首次申办奥运会
13.3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13.3.1 完善学校体育管理规章制度
13.3.2 学校体育课程建设
13.3.3 社会体育的发展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中国体育管理、训练体制的确立与形成
难点:北京首次申办奥运会
第十三章 中国现代体育的改革与发展(4-6节)(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了解中国体育改革思路的确立、全面推开和进一步深化过程,掌握北京申奥成功及21世纪中国体育发展前景。
(二)教学内容
13.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若干《纲要》的制定
13.4.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实施
13.4.2 三部《纲要》的颁布实施
13.5 体育产业的初步兴起与发展
13.5.1 我国体育产业化的酝酿
13.5.2 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初步尝试
13.5.3 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初步形成
13.5.4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就与不足
13.6 国内竞赛制度的改革与实践
13.6.1 竞赛制度的改革
13.6.2 训练体制的改革
13.6.3 国内主要综合性竞赛活动
13.7 北京申奥成功及21世纪中国体育发展前景
13.7.1 北京成功申办第29届奥运会
13.7.2 21世纪中国体育发展的前景展望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中国体育改革思路的确立、全面推开和进一步深化
难点:北京申奥成功及21世纪中国体育发展前景
第十四章 20世纪后半叶的台港澳地区体育(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掌握台港澳地区体育发展概况,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怀。
(二)教学内容
14.1 台湾地区体育发展概况
14.1.1 体育体制
14.1.2 学校体育
14.1.3 社会体育
14.1.4 竞技体育
14.2 香港地区体育发展概况
14.2.1 体育体制
14.2.2 学校体育
14.2.3 社会体育
14.2.4 竞技体育
14.3 澳门地区体育发展概况
14.3.1 澳门体育制度
14.3.2 澳门竞技体育的发展
14.3.3 澳门学校体育的发展
14.3.4 澳门社会体育的发展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台港澳地区体育发展历史
难点:台港澳地区体育发展前景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体育史是通过研究体育的自身组成、体育和社会其他现象的关系来描述体育运动发展的轨迹,探讨体育运动发展规律的一门体育理论课程。历史学、文化学、哲学、考古学的发展,为体育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主要是历史学和奥林匹克文化概论,它们是学习体育史的重要基础课程。
八、教学时数分配
《体育史》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36 学分:2
章次 |
各章标题名称 |
讲授 学时 |
实验 学时 |
实践 学时 |
讨论、习题课 等学时 |
第一章 |
史前体育 |
2 |
|
|
|
第二章 |
外国上古体育 |
2 |
|
|
|
第三章 |
外国中古体育 |
2 |
|
|
|
第四章 |
近代体育的产生与实践 |
2 |
|
|
|
第五章 |
近代体育的演进与发展 |
2 |
|
|
|
第六章 |
现代体育的形成与确立 |
2 |
|
|
|
第七章 |
现代体育的演变与发展 |
2 |
|
|
|
第八章 |
中国古代体育的形成 |
2 |
|
|
|
第九章 |
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和演变 |
2 |
|
|
|
第十章 |
西方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 |
2 |
|
|
|
第十一章 |
中国近代体育的形成与演变(1-3节) |
3 |
|
|
|
第十一章 |
中国近代体育的形成与演变(4-6节) |
2 |
|
|
|
第十二章 |
中国现代体育的建立与曲折发展 (1-3节) |
2 |
|
|
|
第十二章 |
中国现代体育的建立与曲折发展 (4-6节) |
2 |
|
|
|
第十三章 |
中国现代体育的改革与发展(1-3节) |
3 |
|
|
|
第十三章 |
中国现代体育的改革与发展(4-6节) |
2 |
|
|
|
第十四章 |
20世纪后半叶的台湾澳地区体育 |
2 |
|
|
|
九、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体育史》,郝勤 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3版。
(二)参考书:
1.《体育史》,谭华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2.《中国体育史简编》,龚飞 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08月。
十、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要求
教学方法:教师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思想,客观讲授与评价体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积极吸纳和运用与本课程相关的学科理论,丰富本课程的知识理论体系。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养成,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史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条件要求: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因此需要提供多媒体教室及设备。同时主讲教师应根据本大纲的要求认真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十一、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开卷考试方式,学生成绩的评定采用五级制,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含作业与考勤)20分,缺课达5次即10个学时,不能参加本学科的考试,应按学校相关规定重修。
十二、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